残留电流装置(RCD)的工作原理及其跳闸原因
残留电流装置(RCD),也称为漏电断路器,当检测到火线和零线之间的电流不平衡达到30mA或以上时会跳闸。在旧的电气电路中,或者电缆未通过管道铺设的情况下,有效使用RCD可能极其困难。即使系统最初能够正常工作,在潮湿或多雨天气下,RCD可能会频繁跳闸。确定泄漏的确切原因和位置往往非常具有挑战性。
有些人建议简单地移除RCD,并用相同额定值的空气断路器替换—仅控制火线,同时将所有零线连接到公共母线上。虽然这可能使电路在不跳闸的情况下正常运行,但这种做法极其危险且强烈不推荐。它消除了关键保护,对生命和财产构成了严重风险。
残留电流装置(RCD)的重要性
RCD是住宅电气系统中的重要安全组件。它们在检测到泄漏电流或接地故障时自动断开电路,防止电击、火灾和设备损坏。在日常使用中,电路偶尔会发生故障,导致RCD跳闸。在重置设备之前,必须识别并解决根本原因以确保安全。
以下是关于RCD跳闸常见原因的详细说明。
RCD设计用于通过切断电源来防止电气事故的发生,当发生危险泄漏时。跳闸可以分为两类:正常跳闸和异常跳闸。
额定跳闸电流为30mA的RCD会在电路中的泄漏电流超过约25mA时跳闸。这种程度的电流通常对人体是安全的(不会造成致命电击),也不会损坏电气设备或引起异常操作。然而,在这些条件下反复跳闸表明存在潜在的绝缘问题,需要进行调查。
这种类型的跳闸由RCD本身的缺陷引起,分为两类:无法闭合(重置)和误跳。
无法闭合:
如果在通电但没有连接负载时RCD无法重置,则该设备本身可能有缺陷。不要自行修理。修复后的RCD必须使用专业设备测试以确保其功能正常。未经测试使用修复后的设备是不安全的。
误跳:
随机跳闸—特别是在夜间或无人在家时—表明电磁干扰(EMI)抗扰性差。表现出此行为的RCD应立即更换。
有时,由于轻微泄漏(约25mA)引起的正常跳闸可能类似于误跳。这通常是由于绝缘老化,在潮湿条件下泄漏(跳闸)而在干燥条件下不会。区分这两种情况最可靠的方法是测量电路和设备的绝缘电阻。
标准要求:每根导体的绝缘电阻必须≥ 0.5 MΩ。
如果负载电路测得的总绝缘电阻小于8.8 kΩ(计算为220V ÷ 25mA = 8.8 kΩ),则会发生正常跳闸。
安装不良
松动的端子连接可能导致过热、氧化并随着时间推移损坏电线绝缘。这可能导致电弧、烧焦气味和电压下降,从而引发断路器动作。
RCD故障
内部组件故障或制造缺陷可能导致故障。
过载电路
当实际负载超过断路器的额定电流时—通常在安装高功率电器如空调或热水器后—需要更换适当额定值的断路器。
电器或布线中的泄漏或短路
如果电器泄漏电流,只需拔掉插头并重置断路器即可恢复供电。
故障排除方法:
关闭所有分支电路。
逐一通电。
如果在特定电路通电时断路器跳闸,则该分支包含故障。隔离并修复后再恢复供电。
供电电压过高
这是危险的情况,通常发生在“三相四线”住宅系统中。
检查:
两条进线是否都带电?
邻近单元是否也在跳闸?
使用万用表测量输入电压。
切勿强行重置断路器。这样做可能会损坏电器或引起火灾。
按以下顺序进行:主线 → 分支 → 终点。
断开所有分支电路。
首先通电主线。如果能保持,则主线无故障。
逐个重新通电分支。
通电时导致跳闸的电路包含故障。集中检查该部分。
检查受保护区域—包括RCD及其连接的布线/设备—是否有可见的损坏迹象。特别注意:
角落和弯头
接头和拼接处
架空线路交叉处
易受潮或机械损伤的区域
使用测试仪器(例如万用表、绝缘电阻测试仪)测量电压、电流或绝缘电阻。将结果与基准值或预期值进行比较以定位故障。
注意:如果零线的绝缘层退化或接地不当(重复接地),可能会导致主RCD频繁跳闸而下游(次级)RCD不受影响。
用于确定RCD本身是否有故障:
关闭电源。
从RCD的零序电流互感器上断开所有负载侧电线。
尝试重置RCD。
如果仍然无法重置 → RCD故障(修理或更换)。
如果成功重置 → RCD功能正常;故障位于配电盘或下游布线中。
然后:
断开所有出线。
如果RCD仍无法保持 → 故障在配电盘中(检查布线、仪表等)。
如果能保持 → 故障在外部电路中。使用电路隔离法定位确切位置。
安全提醒:
切勿为了方便而绕过或移除RCD。虽然这样可以停止误跳,但它去除了对电击和火灾的重要保护。始终诊断并修复根本原因。如有疑问,请咨询持证电工。